會導致基金定投失敗的三因素
時間:2013-01-10 作者:【陸向東】 來源:【中國證券報】
基金定投本是為應對市場趨勢不可測性,防止出現高賣低買行為而推出的一種以每月或其他固定時間分批定額買進基金的投資方法。但這種原本為許多專家所推崇的投基方法為什么卻讓大部分基民感到失望甚至是飽嘗大幅度虧損的苦果呢?其實,基金定投之所以遭遇失敗主要和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其一,是對首次買入時機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甚至進行了錯誤選擇。絕大部分人幾乎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究竟應該選擇何種時機作為基金定投的開始,有相當多的人會在看到聽到其他人投資基金獲得了豐厚回報后,由于實實在在的賺錢效應所產生的誘惑而開始了定投。然而,證券市場的歷史已經一再證明,每當賺錢效應突出,市場整體進入狂熱期,也就距離熊市不遠了。而市場之所以會周期性存在牛熊輪回現象,關鍵在于市場供需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當政府為了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頻繁向上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時,市場必然隨之大幅回落;當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降低企業成本,鼓勵居民消費,向下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時,市場自然有充分理由上漲。因而,應根據政府調控經濟的政策趨勢確定你的首次買入時機,也就是“天時”。
其二,是對定投的基金品種未進行精心選擇,甚至犯下了“緣木求魚”的錯誤。經濟的運行狀態是復雜多變的,即存在一路上揚的階段,也會出現前景不明的時候。通常,當經濟處于過熱階段時,以指數類為代表的股票基金將承擔隨之而來的資產縮水風險。黃金類主題基金卻很容易會獲得較高收益;當經濟處于衰退階段時,債券型基金通常能為基民們帶來驚喜;當經濟處于滯脹階段,股債雙熊的局面讓許多基民感到十分失望時,買入貨幣型基金不但可使你享受到低風險高收益,還擁有進退自如的主動權。所以,你一定要選擇與現階段經濟狀態相匹配的基金品種,不要長期被動持有單一品種,也就是市場的“地利”。
其三,是未能對心理壓力實施積極調控,只知道持續買入,卻未進行適時賣出。經理論家研究發現,投資損失對人造成的挫折感遠高于獲利時的愉快感,前者是后者的2.5倍。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基民分明知道選擇了基金定投后,只要堅持五到十年,獲利一定不菲,卻仍會反其道而行之,在市場跌至階段性低點時停止投入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場進入筑底階段后,常常利好與利空消息交織出現,專家觀點忽冷忽熱,市場走勢更是反復不定,所以基金持有人極易陷入一種焦慮心態。而減緩這種心態的方法是:鑒于每當出現階段性“地量”后,市場大都會出現一輪或強或弱的反彈行情,反彈過后,市場既可能恢復跌勢,再創新低,也可能出現逆轉,迎來新一輪牛市,所以每當觀察確認反彈開始呈現放量滯漲或橫盤震蕩特征時,即應將前期買入并已獲利那部分基金賣出。由于你總能利用市場的震蕩來回獲利,自然再也不會因為心中的焦慮而盲目行動了,也就是操盤者的“人和”。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