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波斯王國驍勇善戰的武士們在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后,終于征服了強大的古印度帝國。隨軍出征的波斯王子達斯坦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意外得到了能夠將時光倒流的魔法匕首“時之刃”...相信基金投資者在聽到這個傳奇后,也會情不自禁浮想聯翩,“借我波斯王子的時之刃吧,讓我揮之斬斷6100點的貪婪,祛除1600點的恐懼…”然而,傳奇始終是傳奇,面對風云變幻的資本市場,基金投資者可以嘗試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角度前瞻性地捕捉基金交易機會,在實踐中磨礪自己的“時之刃”。
宏觀經濟周期:國內與國外
一方面,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緊密跟蹤中國經濟動態,把握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和周期變動特征,初步認清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脈絡。另一方面,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用全球視野的眼光審視歐、美、日等重要經濟體所處的景氣周期,嘗試評估其帶來的外圍影響。在綜合感知國內國外經濟運行的基礎上,借鑒中外著名經濟學人或者機構投資者對宏觀經濟的研判,甚至理性分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部門發布的相關數據,以相對于長期增長水平的相對增長趨勢、相對于長期通脹水平的相對通脹趨勢兩大核心指標來判斷宏觀經濟所處的復蘇、過熱、滯脹、衰退四個階段,并根據這四個不同的階段作出基金的大類資產配置,分別集中投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構建屬于個人的基金投資時鐘理論。
中觀市場環境:供需與政策
經濟的有機增長是資本市場中長期“螺旋式上升”的引擎性因素,但資本市場的發展變化不是單元而是多元因素綜合博弈的結果,比如供需和政策就會左右著中短期市場的“波浪式前進”。因此,一年一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貨幣政策“積極”、“穩健”等的定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來年市場的高度,也決定了基民投資的態度。特別是當中央銀行對流通中的貨幣進行宏調,證券監管部門調整直接融資的速度、節奏、規模,上市公司大小非、限售股解禁高潮等信號出現時,就不得不警覺流動性供需失衡的心理預期給市場造成的沖擊,為有源頭活水來。此外,新興資本市場尤其是中國資本市場還有著自己的中國特色,有時如脫韁野馬暫時擺脫經濟周期、供需關系等的束縛,轉而隨著政策的出臺而跌宕起伏。如2009年四萬億投資計劃及相關刺激政策、2010年國務院出臺新的房地產政策等“杠桿化”和“去杠桿化”的財政政策,往往給資本市場帶來乘數效應乃至指數效應。
微觀投資情緒:機構與散戶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不對稱競爭。社保、險資、基金等就代表著這片江湖中的機構投資者,而散戶不對稱的信息獲取能力在投資中就不要站錯了隊伍。其中,社保、險資又素以精準的市場交易能力而享有“抄底逃頂王”的美譽,其在資本市場頗具風向標的一舉一動無疑牽動著每一個散戶投資者的神經,他們才是真正的終極版基金投資“時之刃”。當然,基金公司季報披露的投資回顧和投資展望、權益投資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等也具有參考意義,只不過權益投資占比應該解讀為對反向投資的警示或提醒,也就是個人投資偏股型基金的資金比例與普遍偏股型基金的權益比例適宜呈負相關關系。最后,散戶投資者情緒的高低也預示著股市的鐵頂或牢底,“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