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價值成長 東方基金蔣茜的“投資相對論”
時間:2021-03-24 作者:【陳玥】 來源:【上海證券報 】
當工作由興趣驅動,并形成合力,或許將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在投資界,有這樣一位寶藏基金經理,始于興趣,成于專注,以獨特的思維領悟并不斷擴充著自己的投資哲學。
蔣茜——東方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兼顧價值成長的投資風格,即以相對的眼光,基于基本面及估值選取具備長期成長能力的投資標的,從長期視角看待投資回報,成為行業內新銳基金經理的優秀代表。
發現“好”與“壞”的相對投資邏輯
投資界素有尋找“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的說法,對于“好公司”,蔣茜認為“好”與“壞”只是相對的,但“好公司”永遠是稀缺的,因此也相對較貴。
他表示,投資中要盡量避開監管丑聞或爆倉的公司,而“好公司”不僅要看它的產業地位,是否能夠跑贏行業的增長,具有前瞻性的發展在行業最前端,還要深入研究公司背后的管理層、治理結構等。一些表面看起來很強大,但只是享受行業紅利的公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公司”,“好公司”是既能享受到行業的紅利,又能有超越行業的阿爾法。
至于如何評判公司的價值,蔣茜則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出發。“定性方面,根據公司的管理層、行業壁壘、管理架構判斷產業地位;定量方面,根據公司的報表,如財務數據、運營數據、過去的歷史業績情況、歷史的財務狀況等判斷公司未來是否有投資潛力?!?/span>
牛年以來,市場風格切換、“抱團”瓦解的言論充斥耳畔,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的爭論甚囂塵上,而當業界再次以大市值股票或小市值公司進行質地評判時,蔣茜已跳脫而出,并以“相對”的視角,詮釋投資的要義。
“事物的發展是兩面性的,從確定性走向不確定性,又從不確定性走向確定性。當前行業之間、行業內個股之間的估值極差較大。基于賽道景氣投資長期的確定性已經成為市場共識,隨著股價大幅上漲,潛在投資收益率確定性的未來是否發生變化值得重點跟蹤和關注。在唯大而美的背景之下,中小市值公司股價泥沙俱下,但是不少在細分領域極具競爭力的優質公司的價值已經顯著低估,未來存在價值糾偏和修復的可能性。”蔣茜如是說。
“三維”角度捕捉確定性
對目標投資標的有了明確的認知,還要有一定的方法論才能捕捉真正“好公司”。
蔣茜擁有11年證券從業經歷,多年的歷練成就了其價值成長風格,也使其擁有了尋找優質“好公司”的一套方法,即通過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結合的策略,尋找估值在合理范圍內的成長個股,投資“行業確定、公司確定、業績確定”的個股。
蔣茜解釋到:“自上而下,即從宏觀和中觀維度去挖掘,在熟悉的大行業里做產業調研,根據產業基本情況,判斷細分行業是否有投資機會,還要看需求跟供給的利益關系以及產品技術變化。自下而上,則在看好某個產業的前提下,早期購買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公司形成投資組合,中期挖掘具有阿爾法的公司個股進行集中持股?!?/span>
前瞻性捕捉“確定性”以及“早期購買”并形成投資組合,成為蔣茜投資管理中持續為持有人獲得優異回報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當前基于賽道景氣投資長期的確定性已經成為市場共識時,蔣茜投資哲學中的“相對論”再次發聲,“這種確定性在未來是否延續,以及是否發生變化,值得重點跟蹤和關注”,相比而言,他已將目光投向那些價值已經顯著低估且極具競爭力的優質公司。
“事物的發展都是兩面性的,‘好’和‘壞’在發展變化中都是相對的?!笔Y茜再次強調。
投資管理不僅僅是工作
在資本市場的洗禮下,蔣茜已形成穩定的投資風格和獨到的選股眼光,這不僅源于其對金融、投資的興趣與熱愛,更離不開其多年來保持強勁的學習動力,努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投資回報,力爭做一名“好基金經理”。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能將愛好變成職業更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蔣茜不僅將愛好變成特長,更將自己對金融、投資的愛好變成了職業,變成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學生時代,蔣茜就對金融感興趣,閱讀了廣泛的金融行業相關的歷史和人物傳記,涉及彼得?林奇、巴菲特、利弗莫爾等投資大佬的著作,工作后則由賣方轉入賣方,由保險行業到公募行業,不同的角色轉變使其對投資行業有了更深的情感。
“金融行業督促人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永遠不知疲倦,保持新鮮感?!笔Y茜說,投資更要關注社會、經濟和產業的變遷,因此,更應將這種學習的思維潛移默化到日常投資研究中,經常對產業狀況及上市公司高管等進行調研,與年輕研究員交流捕捉新的變量和靈感,兼容并蓄,不斷進化。
(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